背景故事
游戏模式
机体合成
副官资料
战场一览
新手指南
机体资料
机体强化
任务解析
扭蛋商城
游戏特点
机体技能
设计合成
道具资料
军阶一览
动画资料
原作机体
相关文献
精美图库
周边手办
人物资料
历史资料
在线动画
音乐欣赏
COSPLAY
综合经验
心情故事
敢达**
文章投稿
敢达论坛
玩家交流
原创小说
游戏截图
截图上传
客户端下载
相关作品
游戏信息
·游戏名称: SD敢达OL
·游戏类型: 在线3D动作射击
·游戏状态: 12月18日公测
·研发公司: BANDAI KOREA
·运营公司: 久游网
·官方网站: 点击进入
·专区编辑: 气囊
·美工: 伊恒
敢达文库

关于米加粒子炮
作者/来源:17173

  

  宇宙历68年,原来的激光,等离子炮等武器被一种新开发的强力电子束兵器所取代,这种被称为米加粒子炮的兵器是应用了米诺夫斯基物理学的产物。

  在粒子加速器内所产生的米诺夫斯基粒子电磁力和重力构成的立方格子,一旦由于外来强力,控制米诺夫斯基粒子的I-FIELD被极度压缩,米诺夫斯基粒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退缩。由正负两种电荷构成的米诺夫斯基粒子融合后就变成了米加粒子(注意)。此时立方体极度缩小,米诺夫斯基粒子能量也急剧增加。

  融合后,形成米加粒子时,其质量的一部分被转化为运动能源,这个过程可以用E=MC2次方公式来表示,其实就是表现为质量=〉能源,或者可以解释为核融合反映的素粒子版。 根据米诺夫斯基粒子的融合,获得高运动的能源的米加粒子运动方向,由I-FIELD来集中收束释放出来。这就是米加粒子炮的原理。作为米加粒子炮的优点在于,它的能量变换率能达到85%以上,接近激光4倍的性能,还有就是没有等离子炮那种电子束扩散率低,会受地磁影响的优点。

  最初开发的米加粒子炮相当庞大,而且消耗的能源也大。所以只能和大型炮塔配套使用。这种大型炮塔的瞄精度不易提高。另外想对于运动的敌人,命中率更加低。所以,在后来开发的发展型米加炮,在粒子收束放出的前端安装上了电子束偏向用的I-FIELD发生器,能够获得夹角为20度的电子束偏向能力。

  在0076年,米诺夫斯基粒子控制技术又有了提高,一种被称为能源CAP(CAP ACITOR)的新构造被开发。

  这是利用I-FIELD将立方格子压缩而高能源化,米诺夫斯基粒子在缩退到接近临界点的状态下积蓄的一种技术。积蓄了的米诺夫斯基粒子中在加入若干能源后再形成米加粒子。此种技术所需的能源还不足米诺夫斯基粒子发生立方格子的缩小化所必需的能源的20分之1。因此,由于能源CAP的使用,原来不能开发的小型化,大输出的米加粒子炮被开发成功。从而拥有能与大型战舰媲美的能力。所以使用了光束枪的新型MS(RX-78)有比旧式扎古数倍以上的火力。

  光束刀也是利用能源CAP技术后所开发的兵器。这是一种能源从米诺夫斯基粒子中直接放出时产生高热的一种东西。

  米洛夫斯基物理学原理的新式武器被成为"光束武器"。其实,这里有两种不同的光束武器:一种是使用普通的米洛夫斯基粒子,而另一种则是使用带有电荷的米洛夫斯基粒子组成的MEGA粒子。随着光束武器的发展,这种技术也被用于了防御系统和推进系统。

  MEGA粒子加农炮

  常用的MEGA粒子加农炮(在不同的时期也被成为光束加农炮,光束炮,MEGA光束加农炮等等)是高达世界中战舰和机动装甲的标准武装。这种武器发射出一股聚焦的光束,高速的MEGA粒子流,磁场和任何普通的装甲都阻挡不住它。

  为了制造出MEGA粒子,装备了加农炮的战斗机械要从机体的核融合炉里聚集米洛夫斯基粒子。米洛夫斯基粒子由一种叫做能量冷凝器的装置收集,然后它们被一个高密度的I-力场压缩,直到它们形成MEGA粒子为止。因此,MEGA粒子加农炮的威力受到它的融合炉产生米洛夫斯基粒子的能力的制约。

  尽管MEGA粒子加农炮很快成为了战舰的标准武装,但它的高耗能以及能量冷凝器的巨大体积使它暂时未能装备于机动战士。因此,吉恩公国的MS-05扎克和MS-06扎克II并没有装备光束武器,而只是装备了传统的弹射武器和**武器。

  光束步枪

  为了满足MEGA粒子加农炮的能量需求,地球联邦军开发出了E-CAP(能量容器的缩写)。这一装置把米洛夫斯基粒子以高能量状态压缩储存,只需要再提供很少一点能量来激发MEGA粒子即可发射。E-CAP由机动战士基地或母舰中的能量冷凝器进行补给,就像一个提供粒子的电池一样,当它的能量耗完时,光束武器不能开火了。在一年战争中,地球联邦军改善了E-CAP技术,并把它运用于小型化的MEGA粒子加农炮,这,就是他们的原型机动战士装备的光束步枪。

  E-CAP的容量限制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例如RX-78高达所装备的光束步枪,15发就会耗尽E-CAP的能量。一年战争后不久,光束步枪再次改良,使用了可以更换的E-CAP式的E-PACK.机动战士可以在战斗中以备用的E-PACK进行更换,从而为光束步枪的粒子源进行补充。

  不同的MEGA粒子加农炮

  MEGA粒子加农炮和光束步枪的基本原理被许多武器采用。这里是一些此类武器设计…MSN-00100百式使用的自供弹的MEGA火箭炮发射器就是一种有其自己的融合炉的MEGA粒子加农炮。这个MEGA火箭炮发射器甚至还有其自己的推进系统,使它具有独立的机动性,机动战士所要做的事就是瞄准。

  FXA-08R MEGA Rider,一种MEGA火箭炮发射器的发展型装备,同时还可以作为机动战士的运载工具,为了单独控制,它也有其自己的驾驶舱。同时,MSZ- Z高达的超级MEGA粒子炮就是MEGA火箭炮的小型化版本。由于没有自己的推进系统,这个超级MEGA粒子炮只能由机动战士来携带。

  MSZ-010 ZZ高达的超级MEGA粒子加农炮是一种强力的内置型MEGA粒子加农炮,由机动战士自己的融合炉提供能量。它的MEGA粒子由一个超小型的MEGA粒子冷凝器产生。但是,发射这一武器后会几乎耗尽ZZ高达的所有能量,使之陷入短时间行动不能的状态。MSA-0011S高达和MSZ-006C1 Z PLUS装备的光束狙击炮也同样地由机动战士的核融合炉提供能量。连接光束狙击炮和机动战士的结构不仅是能量传递的通道,同时也是数据传递的通道,这样很大地提高了武器设计的准确度。

  首次装备于F90-V和F91高达上的可变速光束步枪,即VR,是UC 0120年开发出的新型光束武器,它可以让驾驶员决定激发出的MEGA粒子的速度。缓慢的光束增加了对大区域的面杀伤能力,而快速的光束具有高穿透力(在这一模式下,它甚至可以击穿光束盾!)尽管还是叫"光束步枪",但VR实际上是直接和机动战士的融合炉相连接的。它直接整合到了机动战士的活动骨骼结构上,并装备了姿势制御喷嘴来提供机动战士的机动性。光束炮,或者叫光束火箭炮,是速度控制技术的另一种运用的结果。这种类似火箭炮的武器,由一个普通的E-PACK而不是机动战士的融合炉提供能量,激发出慢速的MEGA粒子来增加杀伤力。这种武器首先配备于F90III-Y Cluster高达,F91高达和XM-07 Vigna Ghina,后来

  成为了一种相当普遍的武器。

  同时,RX-99 NEO高达和它的"自供型光束步枪装置",即G-BRD,也被开发了出来。这种类似于VR的武器有其内置的融合炉,此外它的辅助推进装置同时也是NEO 高达的核心战机的一部分。

  LM312V04 V 高达和LM314V21 V2高达使用的MEGA光束步枪,以及ZMT-S29 Zanneck使用的MEGA光束加农炮都是VR的MEGA粒子加速技术的后期运用。Zanneck的加农炮,甚至可以在同温层中对地面目标发起攻击,可以算是当时机动战士装备的最强武器了。

  光束剑

  不像上面说的各种光束武器,光束剑并没有使用MEGA粒子。相反,它将高能量的米洛夫斯基粒子射出并形成一个剑状的I-力场,然后在这个力场中充满高热的等离子体从而产生出具有切割能力的光剑。米洛夫斯基粒子储存在剑柄的E-CAP中,当剑插回它的插槽时,E-CAP就可以同机动战士的核融合炉连接来进行补给。然而,一旦激发,光束剑就不再依靠机动战士的融合炉,而且可以投掷出去或当诱饵丢弃出去(就像高达0083中一样)。

  因为光束剑的I-力场可以束缚等离子体,它不仅可以保持剑的形状而且也可以形成其他的一些形状。另外,因为I-力场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简单形状,所以一些其他的光束剑式武器,例如光束斧,光束长剑,光束刀等等武器也很快登场。一下介绍两种罕见的这类武器。

  RX-78GP01高达的光束步枪上附带的光束刺刀是一种类似叉的光束剑,设计上是当自机来不及拔出自己的光束剑时用来阻挡敌人光束剑的特殊武器。

  十字先锋的光束旗严格的说只是方便队长机的指挥用的。它利用光束剑的技术生成一个特定的标志,这样指挥官们就可以很容易辨认他们的部下

  光束盾

  光束剑技术历史上第一次运用于防御方面的就是RX-93 Nu高达的浮游飞翼炮形成的光束屏障。浮游飞翼炮构成了空间的正四面体的各个顶点并以光剑的形式构成了四面体的各个光束表面,从而在机动战士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空间的屏障。与典型的I-力场不同,这种光束屏障不但可以抵御光束武器的攻击,同时还可以抵御实弹的攻击。当然,在强有力的攻击下,它也会瓦解掉。

  在UC 0120年,机动战士体积的减小和出力的提高使得一种简化版的光束屏障在所有的机动战士上运用成为可能。这种光束盾由中心发生器产生的一个光束平面构成,这个平面可以像一般的物理盾一样抵御敌人的攻击。此外,由于光束盾的边缘拥有和光束剑一样的威力,机动战士的电脑会自动地限制盾的面积以防不小心损坏自己的机体。

  尽管光束盾被限制成只有一个方向,而且也同光束屏障一样,会被强有力的攻击击溃,但它的低耗能和多武器抵御能力使它完美地成为了I-力场屏障的替代者。到了UC 0150年,就连许多战舰都开始装备光束盾了。

  LM314V24 V2 强攻型高达装备的MEGA光束盾非常类似Nu高达的光束屏障。它除了中心发生装置外,还使用了3个远程控制的屏障发生器作为顶点装置,从而可以形成一个大型的光束盾。

  光束武器在推进系统上的运用

  光束盾的成熟的技术最后被运用于制造出力一种结合防御与推进系统的装置。光束螺旋桨, (汗…历史上最无聊最讨厌的东西…)于UC 0150年Zanscare帝国开发使用,运用旋转的光束剑而不是一个固定的能量平面来作为盾。另外,旋转的剑像直升机一样产生了一股升力。这种效果使得装备了光束螺旋桨的机动战士可以在大气中依靠自己有限的推进力进行飞行,光束武器技术的一个更高级的运用就是V2高达那令人难以相信的米洛夫斯基推进系统。和真实世界里物理学家们预期的粒子推进技术很像,这个系统利用VR的粒子加速度控制技术来激发米洛夫斯基粒子到一定的速度,并在I-力场的制约下朝特定的方向射出,从而获得推进力。更加夸张的是,V2高达的米洛夫斯基推进器产生的"光之翼"不仅可以作为巨型的光束剑或光束盾,在需要时,它甚至可以伸长到近千米!(b历史上最夸张,最假,最标准的MAP兵器…)

  在高达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高科技都建立在一个科技奇迹的前提之下--令人惊奇的米洛夫斯基物理学。这个世界性的科学体系以它的发起者,T.Y(有时也作Y.T)米洛夫斯基博士来命名。尽管最初的一眼你或许会认为这整篇文章都是废话,但20年来在高达的作者和众多爱好者的努力下,神秘的米洛夫斯基物理学有了令人吃惊的详细内容。

  融合时代的黎明

  米洛夫斯基物理学领域的发现是从一个开发有实际意义的核融合炉开始的。这项研究在UC 7年由Side 3的米洛夫斯基物理学会进行,在米洛夫斯基博士核他的同事们的多年努力下,米洛夫斯基型反应堆终于完成了。与传统的只能由多层混凝土阻挡其放射性的融合反应堆不同,这个米洛夫斯基型反应堆是一个不具有任何放射性的"干净的"反应堆。

  2He3 + 1H2 -> 2He4 + p (释放出: 18.35 MeV)

  这个反应堆使用一种稀少的氦同位素helium-3,它能和氘原子融合成普通的氦。这个反应也会产生质子,但这种带电荷的粒子很容易被磁场阻挡住。唯一的问题就是helium-3非常稀少;在地球的大气中氦不少,但helium-3只占其中的1/700,000。然而,在路纳的土壤里发现了大量由太阳风带来的helium-3,由此,人们转而向行星中去寻找helium-3。高达世界里核融合炉的helium-3主要靠外太阳系的木星能源船队来供应

  米洛夫斯基粒子

  在UC 5年米洛夫斯基物理学会的研究员在研究米洛夫斯基型反应堆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电磁波现象,这个现象完全不能用传统的物理学来解释。在随后数年中,他们找出了原因:在helium-3反应时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粒子,这种粒子随后被命名为米洛夫斯基粒子。米洛夫斯基粒子有着接近0的静止质量,以及,像其他粒子一样当动能增加时它的质量也增加、可以携带正负电荷的特性。当把这种粒子散布到空气或空间中时,带有电荷的米洛夫斯基粒子会由于之间的排斥力自发地形成成空间的格状结构,这种粒子散布状况被叫做I-力场。I-力场能造成干涉的效果,叫做米洛夫斯基效应,可以阻挡低频率的电磁波例如雷达核微波的传递--甚至连红外线都可以影响,但不能完全阻挡。I-力场自己是布可见的,只能检测到它的存在。

  早期运用

  随着多鲁滋·扎比的统治下的吉恩公国的崛起,吉恩军很快开始了这个发现的军事运用研究。在UC0070年,及吉恩军的研究员证明,大量地散布米洛夫斯基粒子可以暂时地使雷达和无线电联络失去作用,这样,在视野内的近战就不可避免了。米洛夫斯基粒子的散布能力是高达世界中空间战舰的标准特征,但机动战士没有这个能力。在UC 0071年,吉恩的研究员们建造了超小型的米洛夫斯基核融合炉。替代了传统的磁场,

  这个改进型的米洛夫斯基核融合炉使用一个I-力场来限制和压缩反应燃料,从而触发热核反应。作为helium-3反应堆副产品的米洛夫斯基粒子从而也被回收使用来保证反应堆的运行。米洛夫斯基粒子形成的I-力场格也起到了热核反应的催化剂的作用,与真实世界中1950年发现的核反应中的介子的催化作用一样。这个高效率的设计的大小只有同样出力的旧米洛夫斯基核融合炉的五分之一。

  I-力场的其他运用

  只要一带电荷,I-力场就不能透过金属、水、地表、以及其他任何可以导电的物质。然而,在贴近地面的地方,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在地面和战舰的底部之间产生一种I-力场的垫子,构成一个反重力的浮力场。这个原理被用作一年战争中米洛夫斯基飞行器系统的基础并最终成为所有宇宙战舰的标准配置,但后来几十年内还是未能实现能够装备在机动战士上面的米洛夫斯基飞行系统的小型化。

  I力场的另一个运用,也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I-力场防御屏。屏障发生器在自己周围产生一个浓密的I-力场形成一个可以抵御米洛夫斯基物理学光束武器的攻击的屏障。这个屏障对于激光和类似**的物理攻击不起作用,而在屏障内,光束武器还是可以发挥它们本来的致命效果。

  然而由于I-力场防御屏需要大量的能量并且发热极高,故它没有被使用在普通的机动战士上,它一般装备在机动装甲像MA-08大扎姆和MRX-009精神力高达上。即使是装备在足够大的机动装甲上,散热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大扎姆只能维持这个屏障15~20分钟。另外,由于I-力场防御屏的原理与米洛夫斯基飞行系统的原理基本一致,从而很容易结合这两种系统,所以一般装备了其中一种系统的机动装甲同时也装备了另外的一种。

  MEGA粒子

  不可思议的米洛夫斯基物理学还有一个重大运用。由于米洛夫斯基粒子间的排斥作用,把粒子们压制成I-力场的晶格结构需要大量的能量。如果能提供足够的能量,I-力场就会成功地形成,米洛夫斯基粒子最后形成了具有很大质量,不带电荷的MEGA粒子。被用来形成MEGA粒子的能量以速度和质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MEGA粒子不再维持I-力场的晶格结构,而从I-力场中爆发出来。这个高速运动的重粒子流不像传统的荷电粒子光束,它不能被磁场阻挡。在UC0070年,吉恩的研究员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成了可怕的MEGA粒子加农炮。


>>> 回到顶端 <<<